中華民族可說是內斂的民族,但對於男同性戀,中國人外表保守內裡卻非常開放。中國史上有不少男同性戀的記載,不少朝代的男風更可謂盛極一時。就像上圖表現出古人即使在庭院公開「野戰」也毫不介意,可見男風之盛。(由於畫中人物實在太熱情,故此加上馬賽克。)雖然如此,歷來卻出現了不少隱晦的專有名詞形容同性戀,一方面是含蓄的表現,另一方面是對同性戀有著或褒或貶的含意。中國古代男同性戀的代名詞有很多,本文為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常見和有代表性的代名詞。

龍陽之癖:記得之前介紹過龍陽君嗎?龍陽君是戰國時代魏王的男寵,魏王非常寵愛他,更下令天下臣民不許獻上美人,獨愛龍陽君一人。由於龍陽君的事蹟太經典、太傳奇,故此後世都以「龍陽之癖」形容男同性戀。

安陵之癖:跟龍陽之癖一樣,「安陵之癖」也借用了經典男寵的名字。安陵君也是之前為大家介紹過的,他是楚王的男寵,安陵君為了楚王即使以身為殉也在所不辭,因此深得楚王寵愛。

斷袖分桃(又名斷袖餘桃):這分別是兩個典故,很常被放在一起,作為男同性戀的代名詞。「斷袖」可說是史上最著名的男風典故之一漢哀帝對男寵董賢百般憐愛,為了不打擾佳人的美夢,哀帝把被董賢壓著的袖子一刀割斷,以免起床時會吵醒董賢,可見哀帝對董賢關懷備至,非常恩愛!(記得筆者第一次聽這段史事的時候只有十三歲,但是那一刻的感動到今天還是無法忘懷!)至於「分桃」(又名「餘桃」)也是很經典。話說有一天衛靈公的男寵彌子瑕吃桃,覺得非常美味,把吃餘的一半桃送給衛靈公,分甘同味,間接接吻,充分表現出男同性戀的恩愛行為。

後庭之癖:後庭其實是指後宮,也有一說是源自南朝陳後主所寫的《玉樹後庭花》,但該詞賦並不是描寫男同性戀的,因此筆者認為「後庭之癖」大多源自皇帝的「男寵後宮」。在現代,「後庭」已經有另一層意思,用現代人的眼光或許會覺得這個名詞很直接!(笑)

男色:據說「男色」是最早用作形容男同性戀的專有名詞。《漢書‧佞幸傳》記載:「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簡單一句表現出古代男寵的嬌柔美態。

勇巴:這個名詞出自《磯園稗史》卷之二:「京師士大夫一時好談男色,諱之曰勇巴。」其實「勇巴」即是「男色」,把「男色」的「色」字頭上那把刀放在「男」字上,就變成「勇巴」,是一個相當含蓄的說法。

南風:即是男風,指男同性戀。「南」跟「男」同音,以同音字表現,更帶一份隱晦的味道。

兔子:這是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帶有貶義。相傳兔子是由明月的精氣所積成的,是一種陰性的動物,被用作形容陰柔的男性,後來演變成男同性戀的代名詞,尤指孌童、男妓。順帶一提,著名小說《紅樓夢》也有用「兔子」形容男同性戀,而袁枚的《子不語》更描述了保佑同性戀的「兔兒神」,可見兔子這小動物跟同性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

象姑:即是有「象」的姑娘,特指男妓。男妓院又稱「象姑館」

香火兄弟:原指結拜兄弟,語出《教坊記》:「坊中諸人,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有兒郎娉之者,輒被以婦人稱呼,即所娉者兄,見呼為『新婦』;弟,見呼為『嫂』也。……兒郎既嫂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愛,云學突厥法。又云,我兄弟相憐愛,欲得嘗其婦也。」雖說是結拜兄弟,但關係親密得異常,(比親兄弟還要親密!)因此也會被用作代表男同性戀。

契兄、契弟:「契」的文化源自福建,同性戀關係要得到社會承認,就要進行「契」的儀式,男性之間結為契父、契兒、契兄、契弟,自此成為一家人。《敝帚齋余談》有記載:「閩人酷重男色,無論貴賤,各以其類相結,長者為『契兄』,少者為『契弟』。 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撫愛如婿,弟日後生計及娶妻諸費,俱取辦于『契兄』,其相愛者,年過而立者,尚寢處如伉儷。」由此可見,契兄弟十分恩愛甜蜜,而且大放閃光彈!(笑)順帶一提,據說「契」在福建指男性之間的性關係。

看到這兒,不知大家對這些代名詞有甚麼看法呢?筆者覺得,不論是含蓄還是直接,是典雅還是通俗,都非常有意思,每個名詞背後總有一段典故,有些頗有玩味,有些令人萌得心花朵朵開!由於中國古代男同性戀的代名詞實在太多,本文未能盡錄,歡迎各位交流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腐男子.NET 的頭像
    腐男子.NET

    腐男子.NET避難所

    腐男子.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