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擅長看起來一個樣,實際上卻是另外一個模樣。

從2010開始播放就獲獎無數的電影《Beginners》,不僅點出親情,更吐漏同志親子間的關係。內容敘述奧力爾得知75歲的父親"出櫃",開始準備接受全新的父親,而在父親去世後,一幕幕想起了父親或多或少的點點滴滴...

在看過許許多多的同志片,也許大家已經看慣了有美少年在螢幕上大方的露出肌膚,或是結實的胸膛。但不知有沒有人想過,當過去的時代在同志還是精神病的年代,那個時代下的同志又該怎麼生存?經歷些什麼鮮為人知的生活方法?可能對我們來說已經很久遠,但不可否認的,現在這時代並還沒開化到兩個男人可以大方在街道上擁吻而不被奇觀。《Beginners》就是一個讓我們以現代二十世紀中後出生的孩子,去初淺了解一下在那個兩個男人還不能牽手的時代。

電影名稱《Beginners》為初學者之意。裡頭奧力爾的父親在75歲時對兒子出櫃,更要開始體驗自己全新的同志人生。這部電影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一是在面對比自己年長的親人出櫃主角的心境變化;一是老人同志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可以帶給同好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有更深層的角度去了解主角對愛的恐懼與不信任。

我們試著想想在奧力爾父親的年代,是生存在一個帶有貶義「pederast」和「homosexual」還未從精神疾病列表裡刪除的年代。在一個嘗試想要治癒同性戀的世界裡,奧力爾的父親浪費了多少青春去配合世界所謂的"正常"。奧力爾得知父親是同志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那父親對母親的感情真的是一種"愛"嗎?還是只是一個"社會責任"?而自己怎麼能保證對心儀的對象依定就是愛呢?電影裡頭有許多值得現代人去省思的問題,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的問題,或是社會的一男一女思想,都是我們該試著想想,現實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不管幾歲人在面對到來的愛情,都是初學者。


電影裡頭除了探討父子與同志議題,也有絕大部分的時間在描寫主角與女主角的感情,不過也許是因為整部片一開始就充滿文藝的調子,不管男男或男女感情的鏡頭都不讓人突兀,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跟一般同志片不太一樣的是以異性戀的角度是觀看,也不避諱在同志片中有男女情愫的出現,這點是好的,因為每有人規定同志片裡頭男女親熱的鏡頭就得全數消失。

在之前的十二月新聞中也提到《Beginners》這部電影,除了引起眾多討論外,也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指標與高譚獎最佳劇情片等等認可,該電影的演員克里斯多夫普拉瑪也榮獲第69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可說都是為該片成功的肯定。讓我們試著想想不管是《Beginners》或《PRAYERS FOR BOBBY》這些真人真事改編電影,都一再的告訴大家同志就跟一般人相同。也許我們該視著學習一視同忍,而非憐惜與關懷。

註1:「pederast」為雞姦者,是帶有貶義同志色彩的一詞。而「homosexual」一詞的形成,則是Karl Maria Kertbeny為了抨擊德國同性戀行為坐牢法令,創出單詞。

註2:電影《PRAYERS FOR BOBBY》中譯為:為巴比祈禱。腐男子上有該部電影詳細介紹文,台灣有代理電影與原作,均可在各大書店與電影出租找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腐男子.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