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以來,貪得無厭、不停搜括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不計其數,當中,要數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一代貪官 — 和珅。乾隆在位其間,憑藉天子的寵愛,以及其過人的頭腦,不但手握大權,於官場內叱吒風雲,更是積財無數,富甲一方,在其死後,被充公的財產落入嘉慶手中,更使民間一直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作為清代君主,乾隆可謂有功有過,總的來說,亦不失為一代明君。他一生的功過便不作多提,且說既為一代明君的乾隆,其智謀才略真的不足以讓他看清和珅那貪婪斂財的一面嗎?私以為,乾隆是不可能丁點兒也沒察覺到的,不然,史上的乾隆帝便不叫愛新覺羅.弘曆了。那麼,又是什麼促使乾隆帝如此包庇、甚至是縱容和珅,任其隻手遮天、成為斂財無數的一代大貪官呢?

誰都知道,在群臣當中,要算和珅最為受寵,他官至大學士,以軍機大臣的身份,管理吏、戶、刑三部,其子亦被乾隆賜婚,成為乾隆第十女 — 和孝公主的駙馬。要知凡事也總得有個開始,而這份仿似無止境的寵愛、縱容,也有個甚為唯美浪漫的開始。且看下段載於《清宮遺聞》和《清朝野史大觀》等野史中的記述 —

「當雍正時,世宗有一妃,貌姣豔。高宗年將冠,以事入宮,過妃側,見妃方對鏡理髮,遽自後以兩手掩其目,蓋與之戲耳。妃不知為太子,大驚,遂持梳向後擊之,中高宗額,遂舍去。翌日月朔,高宗往謁後,後瞥見其額有傷痕,問之,隱不言,嚴詰之,始具以對。後大怒,疑妃之調太子也,立賜妃死。
高宗大駭,欲白其冤,逡巡不敢發。乃亟返書齋,籌思再三,不得策。乃以指染朱迅往妃所,則妃己繯帛,氣垂絕。乘間以指硃印妃頸,且曰:“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後,其複與吾相聚乎?”言已,慘傷而返。」


這段所說的是,雍正時期,乾隆尚未登基繼位,因事進宮,看到雍正的一個妃子嬌艷無比,正對鏡梳妝,不禁想和她開個玩笑,於是就從後用雙手摀住了那個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理,遂用梳子往後擊打,正好打在乾隆的額頭上。乾隆的母后見其傷,再三追問,得知此事,便說那個妃子調戲太子,將她賜帛自盡。乾隆無力阻止悲劇發生,只覺得對不住這個妃子,就用硃砂在妃子的頸上點了一下,說是自己害了她,問她若是有靈的話,二十年後,還能再與自己相聚麼?

那麼,這位不幸離世的妃子,又與和珅有何關係呢?要知後來,和珅入宮,乾隆只覺此人眼熟,彷曾見過,再三思量,驚覺此人與那位被自己連累至死的妃子甚為貌似,遂密召和珅,問其年齡,正和那妃子離世至今的時間相合,再查看其頸,竟也有一點紅點,令乾隆大為震驚,從此便深信眼前此人,便是當年那位妃子的轉生,待其甚好,立馬提拔和珅,開始了對和珅的寵愛。

關於這後宿世因緣的記載,雖只曾載於野史,但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那怕其可信性因此而打了個折扣,就算真為有心人所杜撰,也證明了,乾隆對和珅的寵愛已超出一般的君臣程度,甚至到了令人猜疑當中涉及兒女(男男)私情的地步!在某程度上,亦足向大家揭示了,和珅的得竉以至後來的權傾朝野,絕非是單靠「拍馬屁」便能達到的境況。

再加上後來,乾隆六十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以在位不能超過皇祖康熙六十一年為由禪位給嘉慶,當天對和珅說了耐人尋味的一席話。乾隆說:「吾與你有宿緣,故能若是,後之人將不汝容也!」這句出自《清宮遺聞》卷一中的話,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兩人感情確實不錯;二是對和珅在自己死後的命運心知肚明。話中「宿緣」二字又彷似被安排好般,與上述記載遙相呼應。

那麼,撇開這曾曖昧的關係不說,在侍衛眾多、太監繁多的官內,哪怕當時乾隆真是興起,假定他真想收一個男寵,和珅又是如何鶴處雞群,使乾隆爺見後不忘,乃至多多提拔,將人弄至自己身邊,得以好好寵愛呢?想必,大家對電視上的和珅十分熟識,也許是因為被定位為「史上一代大貪官」的關係,戲劇上,和珅的形象總是離本尊的樣子相距甚遠。

是的,相距甚遠。據記載,和珅是個標準的美男子,身材頎長,眉清目秀,還是一個聰明絕頂、處事機敏的幹練之材。試想想,一個相貌平庸的人,能使見盡美人、擁無數美麗妃嬪的皇帝過目不忘,甚至是在後來密召其人,屢次提拔、多加寵愛、幾番重用嗎?又,假使和珅只是個空長了個好皮相,肚無半點墨水、腦無些許智慧,又焉能在乾隆帝前,長期受寵?

也許,乾隆對和珅的寵愛是含有算計的成份的,畢竟,能官至軍機處,在私斂民財的同時,亦為國庫帶來盈餘,和珅怎說也是個人才。加上,和珅死後充公的財富,更是令國庫充沛。要說乾隆刻意讓和珅貪污,再在其財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方一次收回龐大的財產,這種「放長線,釣大魚」的做法,於君王來說,確是算不上什麼。然而,請別忘了,乾隆傳位於嘉慶時,對和珅的一席話,他是明知對方在自己死後的下場,假如一切寵愛都只是為了釣得大魚,為何非要拖至死後,由兒子代勞呢?也許,即使知道對方罪大惡極,但終其一生,乾隆都不願見到和珅受刑問罪。

據說,和珅和那位妃子一樣,是被賜帛自盡而亡,這似乎是在為他們之間的事畫上真正的句號。按罪而論,此刑實輕,絕非和珅此等重罪之人應有的刑罰。不論有誰為其求情減刑,能左右嘉慶帝,使其減刑,恐怕也與早一步離去的乾隆帝脫不了關係。

再看一次這番話,「吾與你有宿緣,故能若是,後之人將不汝容也!」,筆者不禁想,是多厚、多重的情誼,能讓一代帝皇對自己的寵臣說出這麼一番話?當中又含了多少無奈、寵溺和決絕?要是和珅能盡早收斂收斂,要是乾隆早點說這番話,那麼……不過,對他倆來說,興許,這已是最好的下場,沒有妃子間的爭風呷醋,沒有臣子間的勾心鬥角,縱是君臣有別,卻有着深厚的情誼,無盡的寵愛,以及一個仍在流傳、能畫上個句號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腐男子.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